登录
首页 > 时尚生活 > 翻过这三座大山,比亚迪将登顶世界第一?

翻过这三座大山,比亚迪将登顶世界第一?

发布时间:2024-07-07 17:42:18 发布用户: cuishai2

国内很多媒体也都报道了,但画风主要是这样式的:

美国人破防了!

欧洲彻底慌了!

日本人开始偷师了!

 

这些说法,听着确实很振奋,但要是只看到这些,就难免会沉浸在简单的自嗨里,从而忽视了真正的问题。这些机构,可不是奔着被比亚迪吓尿才来拆车的。

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想检验一下,比亚迪到底有没有出海在全球和他们抢市场的实力。

 

欧美日车企,制霸全球几十年,几乎垄断了全球汽车行业的利润。除了被韩系抢去几口汤之外,再也没有真正的对手了。

但如今,比亚迪在国内已经把合资车打得“量价齐跌 ”,要是比亚迪再把“798”、“998”的秦卖到国外,那欧美日车企还有活路吗?

断然财路,犹如杀人父母,所以这些海外车企、机构格外关心比亚迪到底有几分真本事。

看这三家机构的拆车呢,我们也发现, 比亚迪要想在世界范围内,和这些老牌大厂抢饭吃,就必须翻越三座大山。

要是能跨过这三座大山,那全球范围内,产业权力的更迭再无悬念;要是跨不过,那比亚迪,甚至整个中国汽车就只能继续自己卷自己了。

三座大山都是啥?

这三座大山,得从拆比亚迪的这三家海外机构说起,它们分别是欧洲的瑞士银行、日本的日经BP社、和美国底特律的一家咨询公司。

这三家机构也分别代表了欧洲、日本、美国车企开创的,三种独步全球的模式。

 

美国CaresoftGlobal公司拆解海鸥

哪三种模式呢?如果只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:

那德系一定是规模优势

日系一定是精益制造

美系则是全球整合

而这三个关键词,也正是比亚迪必须翻越的三座大山。

道理很简单,人家靠这三招,在全球市场吃香的喝辣的几十年了。如今,比亚迪要和人家抢饭吃,不得先研究明白人家的模式,然后再用魔法打败魔法嘛。

当然了,这三种模式并不是互相孤立的,他们之间也互相借鉴。

德系—规模优势

先来看德系吧,德系车第一波发家,是二战前靠着引进了福特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,1937年开始,从流水线上驶下的甲壳虫,开创了德国制造最成功的一页。

 

二战后,欧洲经济迅速复苏,汽车成了大众化需求。德系车抓住这波需求,又充分利用了规模化生产的优势,到1965年就生产了1000万辆甲壳虫。

冷战结束后,德国又整合了欧洲内部资源,从东欧找廉价工人、从俄罗斯找廉价能源,从前苏联国家找新的市场,更充分的发挥了规模化优势。

而规模化,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手段。

所以瑞银这次拆比亚迪的时候,最关注的也是成本,但是呢,拆完了一通之后发现:比亚迪海豹比大众在欧洲生产的定位相似的车,成本低了35%。

 

截图来自瑞银官网

原因也不难解释,大众在油车上有规模优势,但是电车上,现在是比亚迪更有规模优势。

日系—精益制造

日系车崛起于上世纪70年代,当时德系已经靠规模化优势风靡欧洲和美国了。

日系车也靠规模化肯定是不够了,于是就又发明了精益制造。有研究汽车工业史的人,甚至说精益制造和福特发明的流水线生产,有同样的革命性意义。

精益制造的精髓就是“杜绝一切浪费”。从设计、生产、销售的各个环节,都去掉一切可能的浪费。

 

丰田发动机装配线

不能浪费更多厂房和土地,所以一条生产线同时生产N种车;

不能浪费员工任何一个多余的动作,所以拧螺丝拢共分几步都得精算好;

不能浪费多一分的库存成本,所以就不要库存,零部件没库存,生产出来的车也不要有库存。

靠着这一套精益制造的打法,日系在全球玩得风生水起,红利一直吃到今天。

日经BP在拆车的过程中,也最关注精益制造,他们是拆的最细的,把全车分成了十几个模块,分模块拆解,拆下来的零件会逐个分析。

夸张的是连后视镜、保险丝盒都拆了。还把拆解的全过程编成了一本书,书名就叫《中国比亚迪海豹彻底分解》。

 

比亚迪要是有任何浪费成本的地方,指定逃不过日经BP的拆解, 而他们拆完了,整体评价非常高。说明比亚迪在精益制造上,已经不输日系了。

美系—全球整合

再来说美系车,美系传统的三大制造商已经颓了,现在最能代表美系车企的无疑是特斯拉。

特斯拉最大的特点就是全球整合,美国研发、中国生产、卖到欧洲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而美国那家机构呢,他们之所以要拆比亚迪海鸥,本来是想证明这辆只卖1.2万美元的海鸥指定是粗制滥造、偷工减料的。

 

结果呢,拆完之后,傻眼了,这辆车不但动力十足、质感在线,还有6个气囊,连皮质座椅的缝线都很细腻。这家公司的CEO还说: 这车要是在美国造,至少需要3倍成本。

一通操作之后,这家机构彻底黑转粉了,不但不质疑比亚迪了,还跑去美联社发文,说比亚迪海鸥给美国工业敲响了警钟。

 

截图来自美联社

软件翻译、仅供参考

话聊到这了,好像这三座大山已经翻过去了,比亚迪好像已经吊打欧美日车企,天下无敌了。

但事实真是这样吗?在国内确实是这样,比亚迪和合资品牌的销量已经说明问题了。

但接下来,有一个关键问题了:在国内行,出海之后还能行吗?

全世界都在逼我们

去海外建厂

去年,中国汽车出口超过了500万辆,超过日本成了世界第一,于是,今年呢,欧洲美国,甚至连土耳其都对我们的电车出口加税了。

也就是说,整车出口我们基本走到头了,要想出海,只能去海外建厂了。

而比亚迪之所以在国内能打败欧美日车企的三座大山,归根到底就靠一点,那就是成本低。

事实上,欧美日那三座大山,看起来是三件事,但其实说到底也就是一件事,不管精益制造、规模优势还是全球整合,最终都是为了降低成本。

 

新比亚迪匈牙利工厂

说到这就要多说几句了

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,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

这话没错,但这只能当做指导思想,

也就是只能指导思想,不能真正拿它指导经营。

在真正你死我活的商战里,成本永远是第一竞争力!

比亚迪在国内有很多特殊的成本优势,出海之后,还能不能比竞品成本更低,是个很大的挑战。

有人说比亚迪就是血汗工厂,出海后人工成本高了,就玩不转了。比亚迪到底是不是血汗工厂,这事太敏感了,咱们留在下期好好聊聊。

但今天最后我还想说一点,就是我听有人说过,中国汽车市场这么大,一年3000万辆,我们为啥非要出海呢?

分享一组数据吧:

2200亿 VS 500亿

2200亿是丰田2023财年的净利润,500亿是2023年,18家主流中国车企的利润总和。

 

差距为啥会这么大呢?

因为丰田面向的是全球市场,而中国车企则主要在国内拼命内卷。

所以,中国车企要想不被卷死,要想不再赔本赚吆喝,那出海就唯一出路。

因为出海才能有利润,有利润才能继续研发,研发才能继续保持领先。

也就是说,如果不出海,比亚迪、中国车企现在取得的这些领先优势,很可能也就是一时的。所以,最后借用长城魏建军一句话吧:

中国车企,就算死,也要死在出海的路上!

Copyright 2018-2025 报纸迷 版权所有  京ICP备2018136890号